各研究生培养学院:
根据《重庆科技大学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关于遴选2024年卓越工程师学院研究生导师的通知》要求,经各单位申报、学校审核,本次遴选通过人员有6名导师和18名研究生,现将结果予以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名单
卓越工程师学院导师遴选名单
序号 |
校内导师 |
试点研究生 |
共建企业
|
姓名 |
职称 |
所在学院(单位) |
姓名 |
学号 |
1 |
谭先锋 |
教授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谭善政 |
2023201010 |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
张琪 |
2023201029 |
彭文杙 |
2023201012 |
2 |
张雷 |
教授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
徐世震 |
2022201117 |
王仲旭 |
2023201016 |
3 |
秦跃林 |
教授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邓寅 |
2022202186 |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
陈建 |
2023202036 |
4 |
黄青云 |
副研究员 |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于杰 |
2023202007 |
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 |
苏丽佳 |
2023202050 |
何建生 |
2022202172 |
简林飞 |
2022202161 |
5 |
李作进 |
教授 |
电气工程学院 |
蔡俊峰 |
2023204026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
彭大兵 |
2023204020 |
郑路 |
2023204023 |
6 |
邱奎 |
教授 |
化学化工学院 |
陈鸿元 |
2022205082 |
简阳绿杉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张顺昆 |
2022205038 |
王雪凝 |
2022205004 |
戴攀 |
2023205001 |
二、工作要求
卓越工程师学院由校企共同建设,采用一校对多企的共建模式,是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的校企联合培养实体平台。各遴选学院及导师要充分认识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深化“246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完成以下重点任务:
(一)学院:实施“1+1+1”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校内课程学习1年、企业科研实践1年、学位论文及毕业相关工作1年;校企共建工程师技术中心;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校企共同制定工学融合的培养方案,联合组建课程专家团队,强化核心课程建设。
(二)导师:与联建企业以实质性项目合作为基础,“项目制”为牵引,实施有组织科研和人才培养;与企业工程业务骨干组建校企导师团队,将企业课题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共同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和工程实践;安排研究生企业实践1年以上,强化学生在企实践管理,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产安全教育和关爱帮扶。
(三)研究生: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生至少获得以下专业实践成果之一:学科竞赛获奖(国A二等奖以上)、主持重庆市研究生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或导师第一本人第二且为实际主要完成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以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
三、考核
学校不定期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考核,重点检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情况。
特此通知
研究生处
2024年5月17日